來源:LendingMemo@flickr, CC BY 2.0
最近市場上最夯的莫過於強調「多元資產商品」的組合式基金了,將很多種基金包裝在一起,用白話說,就是這檔基金持有好幾種股票型基金、新興債基金、高收益債基金等。
過去投資市場因為資訊不透明,讓消費者得花更多錢才能買到服務;隨著時代進步,省掉過多的成本,自然就能夠帶來獲利!
近期的媒體訊息不少,或許你都有看到了:
【13檔新基金將吸金1,680億】
【多元資產配置存足教育金】
【多元資產概念夯今年來10檔新基金搶市】
「這樣就能做到分散的做法,而且一次買一檔就好,省得麻煩。」你可能有這樣的解釋,可是詳細想想,基金本身就有經理費,基金中的基金還要再付一次費用,等於是扒了兩層皮,你還沒開跑就輸在起跑點上了,還想賺錢?
透過晨星網站,就可查到自己買的基金究竟扣了多少費用,我們隨機選了一檔熱門的基金為例:
付出經理費是使用者付費的重要概念,不過你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呢?將資產分散到各個好標的,建立自己的組合,甚至使用摩根士丹利資本、巴克萊或富時國際等業者作為你的股票經理人。
從各種「指數」來選股,是一個很好的方法。「指數型產品」囊括不同產業,國家,地區等的股票,範圍涵蓋全球,是經理人對全球股票市場投資的重要參考,挑選的股票都是股市中的大型股票,具備業績與財務穩定度。
大家熟知的台灣50和中型100指數等就是台灣證交所和FTSE富時共同編制的指數 (http://www.twse.com.tw/ch/products/indices/ftse/ftse_index.php)。
以台股來說,就從台灣50和中型100指數這兩個指數型商品中,挑中的150檔進行挑選,這些都有FTSE的背書。從各種指數中的成分股篩選追蹤,這也是許多投信經理人的選股法則,掌握較高的勝率。
本文獲「幣圖誌」授權轉載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