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教的傳統,是幾千年間與印度歷史及社會制度交織在一起的結果。其起源並非某一位教祖,沒有所謂的先知。而印度教徒或為有神論者,或非有神論者,或崇拜一神、多神,或者根本不拜神;或以終極存在體有位格 ( 稱梵天)或以之為無位格的「梵」。
其次 ,印度教大多數派別都相信靈魂轉世 。「 輪迴 」指生而再生、世世相繼的過程 。再生的形式和客觀條件 (善與惡)是「 業 」的果報,今世行為之後果會影響來世的景況。印度教修持的最終目的為解脫,即解脫輪迴之苦。印度教經籍多而雜,沒有一部書被奉為唯一權威。
不過,印度教仍有個源點:即源自於古印度吠陀教及婆羅門教,一般認為約在8世紀,印度歷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商羯羅吸收了佛教和那教的某些教義,對婆羅門教進行改革而形成了印度教。
因此,要了解印度教首先要了解印度教中所崇拜的神。印度教的神實在是太多,沒人能說得清究竟有多少。但是,印度教中的大神主要有三個:創造之神梵天、破壞之神濕婆和保護之神毗濕奴,圍繞這三大神又衍生出很多其他的神。
嚴格說來,印度教是一個包羅萬象的綜合體,即是一種宗教也是一種信仰和生活方式。印度教認為,人類靈魂永存和萬物有靈,並宣揚因果報應和人生輪迴。在該教看來,生命不是以生為始,以死告終,而是無窮無盡一系列生命之中的一個環節,每一段生命都是由前世的所為而限制和決定。一個人的善良行為能使他升天,邪惡行為則能令他墮為畜類。因此,個人必須通過修行和積累功德才能認知梵,與梵合一。「梵合同一」是印度教哲學理論的核心,更是印度教徒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標。
關於種姓制度:公元前2000年中葉,屬於印歐語系的許多部落,從亞細亞經由印度西北方的山口,陸續湧入印度河中游的旁遮普一代,征服了當地的土著達羅毗荼人。入侵者是白種雅利安人。經過幾個世紀的武力擴張,雅利安人逐步征服了整個北印度。
雅利安人早先過著原始的遊牧生活,入侵印度後,和當地文化融合,開始定居的農業生活。征服達羅毗荼人後,阿利安人對其施行奴役,他們認為膚色白的阿利安人是品質高貴的種姓,深色的土著是品質低賤的種姓。也不允許雅利安人與當地土著通婚,這就是最初的種姓制度,雅利安人用「雅利安瓦爾納」和「達薩瓦爾納」來區分雅利安人和當地的土著。其只是劃分雅利安人與非雅利安人的種姓差別。後來才逐漸有了四個種姓。後來這種分化在雅利安人內部也產生,逐漸形成了一個等級森嚴的種姓制度
。其實種姓制度是一種分工型式,以宗教為中介!
你問:他所結合的宗教都是反對婆羅門教的,那為什麼印度教還會繼續分階級?根本原因是:種姓制度是一種分工型式,是其本質,宗教只是她的附身,所以才難以打破階級制度,當然權力的貪婪也是不可忽視的肇因!
儘管自印度獨立以後,廢除了種姓制度,印度憲法明文規定不准階級歧視,但是今天的印度社會仍然保留著種姓制度的殘跡,積習難改,種姓制度已經給每一個印度人打上了宗教烙印喔!
另外,印度教中婦女們其中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弘揚母性。懷孕的每一個階段直至孩子的出生都將有神職人員伴隨和保護,保證孩子和母親的身心健康。過去婦女們要盡可能多的孕育孩子,以保證整個家族的安全和生存。儘管印度教徒並不會普遍地漠視女孩,但是時至今日,部分家庭中女孩子還是被看作包袱,因為結婚的時候,她們要帶著嫁妝離開。如果家庭中有很多女孩子,那麼大量的嫁妝將使家庭經濟陷入困境。這些問題也同時導致了很高的墮胎率。很多現代的,特別是城市中的,印度教徒逐漸地
願意撫養女兒,因為女兒能在父母年老時照顧他們。
至於錫克教與印度教:
大致上可以這麼說:印度除了孕育出印度教、佛教外,亦為錫克教發源地 。西元1469年,錫克教教主納拿克( Nanak ) 就在印度教, 回教風行的印度西北部旁遮普省誕生。所以應該說:印度教是整個錫克教的信仰核心﹐然而回教的影響也相當大。錫克教擷取印度教的輪迴與業報( karma )觀念,認為個人靈魂只有和神結合時,方可脫離生死輪迴,進入梵我合一境界喔!而錫克教徒反對印度教的種姓制度,不滿婦女受差別待遇,認為在神面前人人平等!
留言列表